能源转型再添金融基石!铂钯期货上市,争夺关键矿产“定价权”

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甚至是汽车尾气催化剂……这些能源产品的背后,都离不开铂和钯的身影。但作为贵金属,铂、钯不仅价格高昂,且价格波动剧烈,给产业链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小风险。

近日,广州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广期所”)宣布,铂、钯期货合约自2025年11月27日起上市交易,铂、钯期权合约自2025年11月28日起上市交易。这是广期所继工业硅、碳酸锂、多晶硅后推出的又一新能源金属期货期权产品,不仅填补了我国铂、钯场内衍生品的空白,也打破了此前国内涉铂、钯产业链企业对冲价格波动风险主要依赖于国外的局面。

那么,这一工具落地会给清洁能源转型带来哪些新机遇?

高度依赖进口价格风险高企

铂族金属中的铂和钯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在清洁能源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氢能催化到汽车尾气净化,从光伏制造到油气炼化,其性能无可替代。

然而,从资源禀赋来看,我国铂、钯金属储量占比不足全球0.1%,供应高度依赖外部市场。《中国铂钯年鉴2025》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铂、钯原生矿产总产量仅为4.9吨,其中包括铂金2.6吨、钯金2.3吨;回收铂、钯32.4吨,同比增长35%,其中铂金11.6吨、钯金20.8吨。而进口铂、钯则高达91.1吨,占国内铂、钯供应的70.9%。其中,铂金进口81.7吨,进口额共计226.0亿元;钯金进口9.3吨,进口额共计19.1亿元。

高度依赖进口的供应结构,使得国内新能源企业长期暴露在国际价格波动与供应链安全的风险之中。“我国铂族金属对外依存度长期超过85%,供应链高度集中且脆弱。”世界铂金投资协会亚太区总经理邓伟斌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主产区(如南非)的地缘政治风险和基础设施问题,给下游新能源企业带来巨大的供应风险。今年铂金在持续三年短缺的背景下出现价格大涨,给国内用铂企业带来成本增长和价格风险,这也凸显了铂、钯期货上市的重要性。”

广州金控期货有限公司研究员黎俊向《中国能源报》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铂、钯近五年价格年度波动幅度均超20%。2020—2024年铂价格波动幅度分别为51.28%、40.18%、28.81%、23.89%、23.44%;钯价格波动幅度分别为51.77%、83.73%、77.39%、87.40%、40.79%。

对于能源企业而言,价格波动风险往往难以快速转移。“铂族金属行业属于资金密集性行业,在价格整体上涨背景下,企业维持同等市场份额所需流动资金大幅增加。很多产品终端不能将原料价格上涨成本及时转移,利润空间被挤压。”黎俊坦言。

精准反映国内供需助力“中国价格”形成

作为具备套期保值与价格发现功能的有力工具,期货与期权被视为规避价格风险、形成合理价格的有效手段。

受访专家解释称,通俗来讲,期货与期权都是基于对未来预期的价格判断而产生的合约,核心是赚取价格波动的差价。以铂期货为例,如果看好铂期货的未来价格,就先“买多”,即按照当前价格买一份期货合约,等价格涨到合适的时候再卖掉合约“平仓”,赚取中间差价。期权则更加灵活,分“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只是购买了一份选择权,到期后可根据价格决定是否履行,若行情不利可直接放弃行权,仅亏损购买期权的权利金。这些交易通过多方参与者的充分博弈,将逐渐形成被市场广泛认可的公允价格。

此前,国内因没有铂、钯相关金融衍生品,铂、钯定价权长期掌握在伦敦、纽约等海外市场手中。“铂、钯期货期权的上市将提升我国在全球铂、钯市场中的定价话语权。随着境内交易量的增长和‘中国价格’的形成,我国将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国内市场的供需变化,并逐步影响海外价格走势。”黎俊说。

“这一价格信号将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稳定的定价基准,促进长期供销协议的签订;也将推动建立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标准化定价体系,提升整个产业链的规范化水平;同时,还能帮助引导国外矿企做长期投资的规划,为全球及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关键资源供应。”邓伟斌表示。

此外,国内铂、钯期货与期权的推出,也显著降低了国内新能源企业的风险管理门槛。“以人民币计价的铂、钯期货合约消除了企业的汇率风险敞口,合约的交割设计也更贴合国内产业特点,首次提出了海绵状及锭状产品形态交割,为工业用户提高了套保效率;期权工具也提供了更灵活的风险管理策略,企业可以在锁定最大损失的同时保留收益空间。”邓伟斌解释说。

需求持续攀升促进产业多维发展

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铂、钯在新能源领域的需求也将迎来新增长机遇。

“未来铂金在电解水制氢及氢燃料电池产业的需求将持续攀升。”邓伟斌预测,“铂金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PEM电解水制氢设备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随着中国‘双碳’目标的逐步推进,预计到2039年,全球氢能领域对铂金的需求将增长至超100吨,国内氢经济相关铂金需求将从目前的一两吨增长至超25吨。”

比如钯在氢电解(碱性和PEM)和燃料电池催化剂、硅太阳能电池涂层、可持续航空生物燃料催化剂等领域的应用将逐年增加。同时,人工智能和电动汽车发展将推动芯片和电容器需求,钯涂层(替代黄金)需求增长显著。

面对未来逐渐增长的市场需求,衍生品市场也应做好准备。“首先要增加远月合约流动性,满足企业中长期套保需求;同时,以场内期货期权为基础,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场外衍生品为新能源企业提供定制的套期保值服务;此外,交易所及金融机构应考虑建立与国际市场的有效联动,提升价格发现效率、市场流动性。”邓伟斌建议。

另外,铂、钯期货期权还将促进产业的多维度发展。“除了传统的风险管理功能,铂、钯期货期权还将促进‘进口—生产—应用—回收’全产业链的市场信息共享和协同发展;铂、钯衍生品为技术创新提供稳定的供应和价格环境,减少技术创新面临的资源供应不确定性;生产企业还可以通过仓单融资等模式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支持技术迭代和产能扩张。最重要的是,这将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助力中国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中掌握更多话语权。”邓伟斌说。

黎俊推测,通过广期所的积极宣传以及期货公司的配合,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企业熟悉并运用铂和钯的衍生品工具管理价格风险。未来,南非、俄罗斯等主要供应国的铂族金属产品也有望直接进入中国市场进行人民币计价交割,这将有助于我国建立更加稳定、可靠的资源供应体系。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要闻推荐
热点专题
精彩视频
追光者
采煤机的“超大份午餐”一刀煤!
藏在你家的“超级充电宝”
迎冬启序
精彩图集
济青高铁潍东上行联络线两座连续梁合龙
“双十一” 夜间物流忙
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开幕
浙江首座220千伏新型数字智能变电站投运
能源转型再添金融基石!铂钯期货上市,争夺关键矿产“定价权”
分享到: